妲己到底是什么狐狸变的?
最近总刷到两只“狐狸精”,一个是《封神第一部》里的妲己,一个是《长相思》里的涂山璟,两位一位虐别人一位虐自己,我不禁好奇,都是狐妖,它们有什么不一样?
但肯定都不是藏狐
图源:电影《封神第一部》
狐妖是个大家族
《山海经》中多处提及生活在“青丘之山”的一种神兽,它长得像狐狸,有九条尾巴,能够吃人。而人如果吃了它的肉,则能免于邪气的侵害。在先秦时期,这种“九尾狐”被视为神兽,其地位能与龙、凤等祥瑞同列。
我看她明明是祥ray!
图源:剧集《青丘狐传说》
传说大禹为了治水事业东奔西走,直到三十岁还没娶妻。此大龄剩男经过涂山(在今浙江绍兴)时,担心孤独终老、没有后嗣,于是向上天咨询自己的婚姻问题。上天让一只九尾白狐出现在了他面前。大禹认为这是吉兆,就在涂山娶了一位少女。涂山人纷纷作歌相庆:“独自走来的白狐啊,九条尾巴丰腴粗壮。大禹和涂山女组建家庭,我们这里将永远兴旺。”后来这位涂山女为大禹生下了儿子启,是为夏朝的第二位君主。由此,九尾狐又被视为子孙兴旺、家国昌盛的象征。
涂山大家也不陌生,最近《长相思》里的涂山璟、《狐妖小红娘》的涂山红红,狐狸精好的坏的都养活了很多编剧
到了汉代,九尾狐常与白兔、蟾蜍以及青鸟并列,作为西王母的随侍出现在画像砖上。同时还有人提出,狐狸身具儒家的三大美德:毛色匀称,是符合中庸之道;身材前小后大,是暗合礼教秩序;“狐死首丘”(古人认为狐狸死时一定会将头朝向它的洞穴),是不忘本的表现。所以直到此时,狐狸(尤其是九尾狐)仍是受人尊崇的“神兽”。
西王母画像砖,右边上部分是九尾狐
然而汉代之后,狐狸在神怪系统中的地位就不断走下坡路了——因为这种动物太常见,实在没有龙凤那样的神秘感。此外,狐狸聪明狡黠的习性、非凡的繁殖能力也让人们脑洞大开,产生一些香艳的联想,“狐狸精”应运而生。
赤狐是北半球最为常见的狐狸,无论中国还是西方,大部分狐狸传说中的主角都是它们。
晋代就有关于狐精升级之路的传说:“狐五十岁,能变化为妇人,百岁为美女,为神巫,能知千里外事。善蛊魅,使人迷惑失智。千岁即与天通,为天狐。”到唐代之后,狐精的设定越来越一边倒,偏向了“居心险恶的美女”这个形象。明代的《封神演义》,更直接将“红颜祸水”妲己,说成是女娲派来毁灭商朝的千年狐精。小说脍炙人口,而狐狸也从此彻底跌下了神坛,完全沦为祸国殃民的妖魔了。直到今天,人们依然会把迷惑男人、影响别人家庭和睦的女性叫做“狐狸精”。
怎么还有拜狐妖的?
狐精虽然被划成邪魔外道,但“狐崇拜”在民间也大有市场。既然享了人间香火,就多少也算个“仙”了,唐代有“无狐魅,不成村”的说法,狐仙犹如半个社神。宋代也有些地方认为狐仙能操纵一方祸福。
明清时,民间的狐崇拜达到巅峰,狐仙庙遍布大江南北。在北方许多地区,狐与黄鼠狼、刺猬、蛇、鼠并列为五大仙,其中狐为五仙之首。在安徽芜湖和江苏南京,则分别信奉女狐仙“老太”和男狐仙“老太爷”。在东北地区,也多有狐仙附体驱邪的仪式。这些狐仙虽然各具法力,但总带着几分邪气,人们诚惶诚恐地供奉它们,亦是希望它们“高抬贵手”,不要作祟捣乱。
看着还挺慈祥的胡三太奶胡三太爷
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却很喜欢狐仙。在他的《聊斋志异》中,就将狐仙集体塑造成聪明可爱、有情有义的角色,故事中的“婴宁”、“小翠”、“辛十四娘”、“荷花三娘子”等形象,都令人印象深刻。
既是童年阴影又有很多童年女神的《聊斋》系列剧,李冰冰演的是哪位狐妖你还记得吗~
蒲松龄故里山东淄博,修建了一系列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园林,当然少不了“狐仙园”。
撰文 | 韩枭扬
部分图片 | 图虫创意
微信编辑 | 赵之遇
本文原载于《博物》杂志2015年7月刊